第一百二十一章 道德五千言
郎才女貌,红袖添香。
这些人全部都安静下来,屏住了呼吸看着两个人。
豆豆父亲是书法协会的会长张茂,从小就在书香门第中长大,耳濡目染之下,对于书法也有一定的认知和造诣。
所以研墨,是一个基本功,也是用来降住心猿意马的。
也是一个练心的不二法门之一。
可以让人的心慢慢的平静下来。
此时的豆豆,就陷入了自我安静的世界当中。
眼前只有墨。
嘴角也慢慢勾起了一丝甜甜的笑容。
这一幕,不由得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。
对张茂有这样的女儿,都有些嫉妒了。
聪明伶俐。
悟性也好。
这样的女孩,都是别人家的孩子。
就连张奕宏,都不由得多看了几眼豆豆。
眼中也带着一丝惊讶。
研墨,不能急躁。
要让墨条和水充分的融合形成墨汁,更不能有一丝丝的杂质或者水分在里面。
不然书写的时候,没有晕开的水分,透宣纸当中,会破坏整体的效果,时间长了部位就会变得发黄。
所以就是一个铁杵磨成针的过程。
张奕宏微微点头,收回了目光。
右手伸出,拿起了笔架上一只小狼嚎。
在他的手执笔,向着砚台落去的时候。
同一时刻,豆豆手中的动作停顿下来。
抬起了头对着张奕宏说着:“好了!”
声音还没有落下,张奕宏的手中小狼嚎,落在了浓郁的墨汁里面,荡漾起了一丝淡淡的涟漪。
这一幕,又让这些人吸了一口冷气。
两个人的配合,简直就是天衣无缝。
这一份默契,让张茂也不由得多看了两人几眼。
别人以为这是巧合,或者是配合的好。
但只有张茂知道,这是因为执笔人对于墨的了解。
已经达到了化境。
知道墨汁什么时候研磨通透。
这让他又多看了张奕宏几眼。
对他接下来的书写,变得非常期待。
张奕宏提笔。
吸满墨汁的狼毫,离开砚台墨汁的时候。
在万有引力之下,笔尖一滴浓郁的墨汁滴落下来。
落在了宣纸上,变成了一个黑黑的点。
这一幕,让不少人惋惜的摇头。
这纸是上好的纸张。
一尺千金。
上面有任何一点污秽,这张纸就废了。
就是张茂心头也有些动摇了,觉得自己是不是期待太多了。
就在这些人摇头惋惜中,张奕宏落笔了。
狼毫笔落在纸面上,他的手腕震动一笔拉出犹如铁画银钩。
瞬间这些人的眼睛又亮了。
这一笔他们看出了许多精彩的地方。
没有拖沓。
干净利索,一气呵成。
尤其是这一笔当中,他们竟然看到了一种骨瘦天成的美感。
在笔尖转动中,又带着一丝丰腴的饱满。
一胖一瘦。
一动一静。
形成了一种奇妙的联系。
他们的眼睛死死的盯着笔下,这一个成形的文字。
眼神慢慢变得狂热起来。
这是一个道字。
有着一种飘渺,更是有着一种透体的霸气。
就像是一个君王,手握天子剑,站在泰山之巅。
俯视着芸芸众生,带着自我孤傲的霸气。
携带着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,天下舍我其谁霸道。
这些人看着一个字。
就应变的目眩神迷。
一个个都离不开了目光。
笔锋转动。
第二个德字,跃然于纸上。
最后是第三个字,经书的经。
“道德经,这个家伙想要做什么?”
看到这三个字后,现场的人嘴巴都微微张大。
目光中带着不可思议。
就这三个字已经显示出张奕宏的功力,已经凌驾在现场所有人之上。
这个瘦金体让他们感到了一种君王霸道!
更是感受到历朝历代拳王们的霸道和野性。
就这三个字,如果再配上名家的印章,能值不少钱。
他们又看着那一大片空白的纸,对比道德经三个字,心头出现了一次期待。
这一张纸空间利用的好,可以书写五千字足以。
最近这一张纸已经有三尺长。
张奕宏聚精会神,写下了道德经第一句话。
“道可道非常道,名可名非常名……”
蝇头小字。
这是真正的蝇头小字。
这些人屏住了呼吸,再次上前一步。
身体更是开始前倾,就是为了更好的看清楚纸面上的字。
这些人身体倾斜的越来越厉害。
有的屏住呼吸,甚至是忘记了要喘气。
一张脸憋得通红。
老子5千言。
一个人正常手写的速度,最起码要一个小时左右。
这还是加快了速度。
用毛笔写。
速度将会放慢一倍。
全部写出来最少要两个半小时左右。
但是这些人没有催促。
时间在这个时候变得非常不值钱。
他们的目光中只有那道家经典。
从毛笔下一个个书写出来。
蝇头小字。
骨瘦天成。
密密麻麻跃然于纸上。
不仅仅没有一点凌乱的感觉。
甚至有着一种将军百战死,一往无回的霸气。
盯着时间久了。
甚至眼前出现了幻象。
在一个浩瀚的战场上。
一个君王手拿天子剑。
站在点将台前,挥舞着天子剑,下达着命令。
下方就是密密麻麻看不到尽头的士兵。
在君王的命令下,安营拔寨。
化为滚滚洪流,向着东方而去,最后消失在地平线尽头。
哪怕是看不到这些士兵。
依旧可以听到那战鼓雷鸣的声音。
冲锋厮杀惨叫声。
在他们脑海中回荡着。
君王一怒,伏尸百万里。
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!
时间不知道流失了多久。
道德经最后一句话:“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”
八个字一出。
瞬间空间都好像停滞了。
所有的人都呆着,看着道德经五千言。
道德经艰难晦涩。
他是华夏最高的高山。
里面代表的思想,透彻,孤绝,高深。
全篇八十一章。
同八十一扇门。
每打开一扇门,就是一片新的天地。
道德经不知道有多少人参加研究。
有的人更是用佛家的理论,用来阐述道德经的真谛。
但是身为东方人自然知道这是道家的经典,用佛家的理论来阐述,有一点牵强附会。
但同样有这一种说法。
佛本是道。
殊途同归。
最后本源皆是道。
如今眼前这些人,已经被道德经五千言彻底震撼。